识破隐藏疾病的“侦察兵”
——记省优秀科技工作者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生张俊祥
“病人现在的病情怎么样?”“从‘片子’上看,病人椎骨形态正常……”熟悉的人不用看就知道,张俊祥正在“读片”。
11月12日,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室的读片室里,记者看到张俊祥时,他正对着阅片灯解读影像,并不时向一旁的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病情。
张俊祥穿着白大褂、戴着眼镜、气质儒雅。谈及自己“放射科医生”的职业,张俊祥有着独特的理解,“放射科医生不能只是麻木地操作着设备、简单地看看片子,而更应该像侦察兵一样,通过眼睛从复杂的影像片中,识破隐藏的疾病,这就是我们的使命。”
影像诊断对从业医生要求非常高,是给出不需要承担责任的模糊诊断,还是给出可能会引起麻烦的明确诊断,困扰着每一位从业者。然而张俊祥却有着自己的“秘诀”:扎实的理论基础、丰富的经验和严谨的态度。也正是这几样“秘诀”给他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口碑。
三年前,一位患者在做过肝移植手术后的定期复查阶段,被多家医院诊断为肝癌复发,这样的打击对患者及其家庭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。在极度绝望中,患者找到张俊祥。凭着丰富的读片经验,在仔细问诊后,张俊祥否定了原来的诊断,判断为局部肝脏高灌注,给了患者生活的勇气。“没有手术刀,我们就是其他医生的‘眼睛’,是‘医生的医生’。”张俊祥认真地说。
医生工作本就繁忙,而往返于磁共振检查室与读片室之间,张俊祥更是不知白天黑夜。然而就是被同事笑称一工作就是“25个小时”的他,教学、科研工作却一样不落下:省级科技成果登记,多次获得医院高新技术成果奖,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医学影像专业首届大学生实践技能大赛特等奖、发明实用新型专利……成绩面前,张俊祥仍是轻描淡写:“多琢磨,总是有好处的。”
爱琢磨,说到底还是源于医者仁心。张俊祥所带的一位研究生陶苗苗告诉记者:“在平时的临床实践工作中,张老师总是要求我们多琢磨,严谨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,帮助病人准确找到疾病根源。”